目前,候鸟迁徙的“先头部队”已经抵津,一年一度的秋季候鸟迁徙季高峰期即将到来。我市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行动贝格富,为候鸟营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专门打通了6个封闭水塘,建成了20个人工鸟岛。“今年秋季,这些岛上将呈现‘万鸟守岛’的壮观景象。”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。
9月11日下午,记者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独流减河下游区域“万亩鱼塘”旁看到,水面上的鸟类密密麻麻。当人和车辆经过时,岸边的草丛里不时地飞出几只大雁。一只只白鹭在岸边排着队,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,随时准备捕食鱼类。据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保科负责人孙洪义介绍,现在的“万亩鱼塘”里既有刚从“北方”飞回来的鸭类、雁类等“旅鸟”,也有夏季在本地栖息、繁殖的小鷿鷈、苍鹭、白鹭、草鹭等夏候鸟。“我们保护区的面积广阔,独流减河下游区域是候鸟们最青睐的地方。目前,这里栖息着60多种鸟类,共12万只左右。其中包括自9月上旬以来飞来的斑嘴鸭、绿头鸭、灰雁、豆雁、大滨鹬等10余种旅鸟。到了秋季迁徙季高峰期,这里的候鸟种类会比目前多很多。”
展开剩余62%在“万亩鱼塘”东侧,过去有6个人工水塘。这些水塘各自封闭,互不连通,不利于水质的自然净化。最近,保护区管理中心打通了这些人工水塘,并引进活水,同时在水面上建了20个人工鸟岛。“我们还要在鸟岛上栽种挺水和亲水植物,为鸟类提供更好的‘居住’和觅食条件。”孙洪义告诉记者,近年来,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各种鸟类有282种。今年的春季候鸟迁徙季,这里的候鸟达到了40万只。另据了解,今年共有30对东方白鹳留在该保护区生育下一代,目前30余只幼鸟已经离巢。今年深秋,它们将和父母一起飞往南方过冬。
目前,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有候鸟的“先头部队”到达,主要有黑尾塍鹬、白琵鹭等。“候鸟一般是9月下旬成规模到达七里海,10月和11月达到高峰。最近,保护区管委会正在开展降低水位和为候鸟打造不同栖息环境等工作。”该保护区鸟类保护人员韩克武向记者介绍:“今年春季迁徙季,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候鸟达到30万只。近年来,保护区观测到的鸟类已经从258种上升到308种。”
“来我们保护区的候鸟要比去沿海地区保护区的晚一些,一般在9月底10月初相继到来,10月中下旬成规模出现,先是天鹅、鸭类等候鸟,接下来是白琵鹭、鹤类、东方白鹳等。”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张振芹告诉记者,目前该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四个村庄正在进行搬迁。搬迁完成后,保护区将对四个村庄所在的位置进行生态修复,主要包括疏通水系,鸟类栖息地营建等工作。随着近年来保护措施的大力实施,大黄堡湿地候鸟的种类已由2019年的214种提高至2024年的260种。
据介绍,近年来,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记录的各种鸟类达到202种,呈明显上升趋势。
(记者 张家民)贝格富
发布于:北京市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